收藏本站   設為首頁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人文隨州 > 隨州人物

澴潭夫妻身殘志堅  種梨脫貧幫扶鄉(xiāng)親

時間:2020-08-05 16:41:53  來源: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(wǎng)  作者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隨州市隨縣澴潭鎮(zhèn)觀音巖村三組的李運學今年49歲,夫妻二人都是殘疾人,自己二類殘疾,妻子武全艷一類殘疾,卻身殘志堅,用自己勤勞的汗水托起脫貧夢,興辦了“隨縣果園興家家庭農(nóng)場”,還帶動身邊的殘疾人和貧困戶脫貧。2019年,李運學被評為“隨縣楷模”第三季度上榜人物。
       近日,本報記者在澴潭鎮(zhèn)觀音巖村三組看到,李運學家的梨子早已掛果,已經(jīng)接近成熟,李運學介紹,還有不到二十天,大約在7月20日左右,梨子就可以成熟并上市銷售,現(xiàn)在,他最發(fā)愁的就是今年梨子的銷路問題。


 身殘志堅 重拾信心
       48歲的李運學患有非常嚴重的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行動不便,不能做體力活。前些年,李運學靠著在村里挨家挨戶收集土蜂蜜和土雞蛋,拿到市場上出售,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。后來,養(yǎng)蜂人漸漸少了,李運學打算做點其他的事。他想來想去,想到了種植梨樹。
       來到李運學的家頗費周折,本報記者抵達澴潭鎮(zhèn)后,在山路上繞了近一小時才抵達觀音巖村三組。殘疾人的生活很艱苦,為了爬上位于山頂?shù)睦鏄淞郑现⊥茸叩煤苈?/span>
       李運學指著自己頭上的傷疤說,2000年的時候,因為實在太窮,妻子也有精神疾病,自己曾經(jīng)想過輕生,便服藥自盡,還好被及時送到醫(yī)院救了回來,但灌洗胃藥的搶救過程中,給他的頭上留下了永久的傷疤,至今頭發(fā)都沒有起上來。
     “現(xiàn)在肯定不會再輕生了,精準扶貧的政策非常好,讓我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。”李運學告訴記者。
       問及李運學為什么想到種植黃金梨的時候,他說,他們這里是半旱的田,也沒有水,我看到市場上賣的都是外地種的梨子,我想自己如果能把黃金梨種植成功的話,可以填補隨州市的一項市場空白,對于我們幾個殘疾人來說也是一項成就,另外,我們村里還有好幾個殘疾人、貧困戶,可以帶領他們共同創(chuàng)點收入。
       2014年,李運學購買了第一批樹苗,開始了種植。剛開始,由于缺乏技術,不懂管理,種的并不成功。但他一直沒有放棄,咬著牙堅持了下來。由于知識和技術的欠缺,加上身體殘疾,使得這條路比別人走得異常的艱辛。
       李運學說,自己很想把這件事干好,讓自己致富的同時,也好帶動這些殘疾貧困朋友脫貧。
    政府幫扶 脫貧致富
    李運學說,自己以前沒有種過梨子,技術上面有困難,剛開始嫁接不會,等于是一竅不通,自己只好摸索,摸著石頭過河,F(xiàn)在種了好幾年梨子了,種植、嫁接、如何消滅病蟲害這塊都學會了。
   樹苗需要進行管護,李運學行動不便,來來回回幾趟下來,常常累得上氣不接下氣。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和掛果率,他一次次趕赴河南、棗陽等地,請專家到果園實地指導,做到技術與管理相結合。

  李運學說,自己剛開始種植梨子沒有經(jīng)驗,剛開始的幾個品種,有的結的果實很酸,不好吃,在市場上賣,人家都說這梨子不行。然沒辦法,我只好把那些品種的樹鋸了,鋸了之后一剪,剪了以后嫁接,選優(yōu)良的品種再嫁接,種植市場上消費者能接受的品種,又要甜又要好看,又要含水分大的,選中了兩個品種,第一個就是這個黃金梨,和一個圓黃梨這兩個品種,在這里也比較適宜,適應這個氣候,也適應這里的生長條件。
      澴潭鎮(zhèn)觀音巖村相關負責人說,選擇種植梨樹之前,他征求了村里的意見,搞這項目看可不可以,我們村里對這個事情非常支持,因為考慮到梨樹的壽命比較長,至少有十幾二十年,能夠達到長久的脫貧效果。對李運學家的果園,因為在山頂上,交通狀況比較差,為了方便梨子運出來,村里把這個路基本上用砂石墊通了,我們把情況匯報到鎮(zhèn)上,澴潭鎮(zhèn)相關負責人對這個事情也非常重視。
       隨縣相關負責人介紹,澴潭鎮(zhèn)的李運學,作為貧困戶自力更生、脫貧致富的楷模,有一種敢想敢干的精神,能吃苦耐勞,有向往脫貧致富的信念和拼勁,在貧困的狀態(tài)下他不是自暴自棄、不是等、靠、要。而是積極尋找出路。李運學常說:“現(xiàn)在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,感謝黨的好政策,感謝幫扶責任人,自己脫貧后會和政府一起幫助許多像他一樣困難的家庭。身殘更應該志堅,現(xiàn)在他信心很足,將來他會不斷擴大自己的種植業(yè),帶動更多的人實現(xiàn)致富增收夢,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。”2019年,李運學被評為“隨縣楷模”第三季度上榜人物。

  脫貧致富 緣于幫扶
       李運學家的果園從2014年的800棵梨樹起步。6年下來,果園逐步擴大到60畝,管理步入正軌。“去年產(chǎn)量兩萬多斤,今年預計有5萬多斤。”李運學興奮地說道。2019年12月20日,他們家正式注冊成立了“隨縣果園興家家庭農(nóng)場”,將貧困戶自力更生、脫貧致富的事業(yè)上了一個新臺階。
     “眼前,我們正處在脫貧致富的關口期。” 李運學說,他的梨園正處在“從投入到產(chǎn)出”的轉變期。
       6年耕耘,李運學不斷投資金、投勞力,他念念不忘的,是國家扶貧對他的種種幫扶:改造危房3間,享受產(chǎn)業(yè)扶貧資金累計1萬元,夫婦二人享受醫(yī)療扶貧,讀高中的女兒享受到教育扶貧。
      李運學夫婦感恩圖報。隨著果園逐步擴大,他們成立了“果園興家”家庭農(nóng)場,還邀請本村4位貧困村民務工,每天支付100元工錢。這家農(nóng)場,有6位貧困村民就業(yè),去年被評為殘疾人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示范基地。李運學談起他的夢想:“帶動這些貧困村民一起脫貧致富。”
       李運學說,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,一是現(xiàn)在這里水泥路不通,貨車很難進來,第二是電力問題,沒有三相電,現(xiàn)在還是兩相電。如果有三相電就能建一個凍庫,就不用擔心梨子那么快壞掉,可以緩解銷售壓力。
       記者在李運學家的果園里看到,還有兩個星期就要成熟的梨子壓彎了樹枝。李運學說,梨子看相不怎么樣,但特別好吃,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,現(xiàn)在他最發(fā)愁的就是梨子的銷路。只有梨子順利賣出去了,他才能長久地脫貧。“過了眼前這一關,脫貧致富的路子就能越走越寬。” 李運學說道。
       李運學家的梨子大約在七月底八月初便會全部熟透,不及時銷售處理,就會全部爛掉。去年,在新聞媒體的幫助下,隨州一家超市援手,才將他家的梨子銷售一空。
       今年,他在漢東路鹿鶴轉盤老畜牧局門口賣梨子,希望愛心企業(yè)和個人能幫他一把。
       在李運學家門口,記者看到,觀音巖村張貼著醒目的《貧困戶脫貧告知書》:李運學,按照“一有兩不愁三保障”,即有穩(wěn)定的收入來源,不愁吃不愁穿,義務教育、基本醫(yī)療和住房有保障的脫貧標準,通過自身努力,以及政府各界的幫扶,經(jīng)村民小組提名,村委會和工作隊核實,公示并報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審核認定,你戶已達到脫貧標準。
       如今梨園大了,一個人忙不過來,李運學就聘用了村里其他貧困戶幫忙管理,每人每天能領到100元工資。李運學說,自己能過上好日子,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,他希望自己也能為別人做點事,幫助許多像他一樣困難的家庭。對于想種梨的人,他不僅提供梨樹栽培技術,也免費提供幼苗,帶動更多的人實現(xiàn)致富增收夢。

 (編輯:趙牧)

來頂一下
返回首頁
返回首頁
發(fā)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用戶名: 密碼:
驗證碼: 匿名發(fā)表
推薦資訊
隨州“天書”亮相圖書城
隨州“天書”亮相圖書
隨州遠古棋“復活”   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
隨州遠古棋“復活”
隨州巖畫文化探考: 隨州“仙人棋”巖畫  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
隨州巖畫文化探考: 隨
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鑒賞
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
相關文章
    無相關信息
欄目更新
欄目熱門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隨州編鐘報社 | 法律顧問 | 友情鏈接 | 技術支持:清華網(wǎng)絡
網(wǎng)絡經(jīng)濟主體信息
主辦單位: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(wǎng)
新聞熱線:0722-7117922 廣告、服務熱線QQ:1254373707
舉報電話:0722-7117922 舉報郵箱:1254373707@qq.com
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本站書面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網(wǎng)站備案號:鄂ICP備09003029號-8 技術支持:隨州清華網(wǎng)絡

鄂公網(wǎng)安備 42130202001923號